术后的樊海明在子女的陪伴下自行扶着助行器慢慢行走。
渝西都市报记者 凌泽英 文/图
2021年12月21日,一位年逾百岁上过抗美援朝战场的老兵樊海明,因右侧髋关节肿痛、活动障碍11天,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永川区中医院就医,随即收入骨科住院治疗。
“没想到,在家中痛得无法躺下也不能行走,手术后才几天就能下地行走了,真心感谢医生的精心治疗、护士的细心照料。”前几日,老人的女儿樊仕秀高兴地告诉记者。
百岁老兵 不慎摔跤受伤
樊海明1921年6月出生在朱沱镇大河新窝1组。1944年被抓壮丁进国民党队伍当炮兵,日本投降后返乡。1949年10月,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,奔赴抗美援朝战场,荣立一等功。195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,1952年回国。
走过枪林弹雨的樊海明,退役返乡后就在农村生活至今。如今,上百岁的他仍坚持每天到大河街上走走,和老年朋友吹牛、玩纸牌,身体硬朗。
2021年12月10日,樊海明在家起床时感觉头昏,不慎跌了一跤,右侧髋关节疼痛不已,不能躺,不能动,只有保持坐姿稍微好点。
为了减轻老人的病痛,子女们便带着老人到医院就诊,拍了X光片,显示:右股骨颈骨折。考虑到老人年逾百岁,先选择了保守治疗,回家休养,希望疼痛能够逐渐缓解。但11天过去了,老人仍感觉右侧髋关节疼痛,经常痛得睡不着,双下肢也因为久坐而出现严重的肿胀。
于是,女儿辗转了解到永川区中医院曾做过104岁老人的类似治疗,遂带着老人前往永川区中医院治疗。
通过检查,医生对老人身体状况诊断为:右侧股骨颈骨折(头下型、GqrdenIV型),右侧髋部钝挫伤,骨质疏松,脑白质缺血、脱髓鞘改变,脑萎缩,坠积性肺炎,胆囊结石、膀胱结石、前列腺增生、一度房室传导阻滞、肾功能不全等。
住院手术 精准精细治疗
据老人家的主管医生、区中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姜维成介绍,老人虽然百岁了,平时也患有慢性喘息型气管炎,但进食较好,且没有高血压、糖尿病。
入院次日,科室主任游钦键精心组织并经过多个科室医生会诊,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有效的医患沟通后,决定实施右侧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手术。麻醉医师为患者选择风险相对更小的“腰硬联合+静脉麻醉”。巡回护士、洗手护士等全部准备就绪,由姜维成副主任医师主刀,全部安排高年资医生上台,游钦键也亲自上阵。
下午3点半手术开始。术中发现,老人右股骨颈骨折,后侧有多个碎块,骨折明显移位……测量好股骨头最大直径,保持合适的前倾角,安装股骨假体,缝合,经过1个多小时,紧张而有序的手术顺利完成。
在医护人员及家属的精细护理下,樊海明于12月26日(术后第4天)在子女的陪伴下自行扶着助行器慢慢行走,引来其他病人和家属点赞,医生和护士也非常高兴。
目前,老人正在医院进行术后的护理和治疗。他还拿出曾经获得的勋章向病友们讲述战场上的故事;拿出他获得的“光荣在党50年”纪念章,讲述共产党的好、新社会的好、新生活的好。
姜维成介绍道,“这种高龄老人手术, 我们最担心的是术中或术后并发症。目前来看,樊海明的手术很成功,没任何并发症,已于1月7日顺利出院。”